細菌性食品中毒
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常發生在你我周遭的食物中毒事件!(不要懷疑,身為菸酒生且外食主義的我也遇過好多次~)
當我們吃下被細菌污染的食物後,可能會出現嘔吐、腹瀉、腹痛等症狀,這些症狀也常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出現。因為每種細菌生長的條件不同,所以會有所謂的潛伏期,導致症狀出現的時間點不同。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夜市買東西吃結果回家拉肚子的情況,或是在新聞看過某某中學出現集體食物中毒,疑似荷包蛋被「沙門氏菌感染」所致的類似報導,這些都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現象喔!
而細菌性食物中毒又可以分成三種類型:分別為感染型、中間型、及毒素型食品中毒。
讓 Agi小編 用表格來整理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種類吧!
延伸貼文 #說點食話013 食物中毒菌有多可怕
類型 | 定義 | 微生物種類 | 汙染食物 | 常見症狀 | 平均潛伏期 |
感染型 | 人吃下被細菌汙染的食物後,這些細菌在腸道內繁殖,最後產生中毒現象。 | 沙門氏菌 | 蛋品、乳品、肉類 | 發燒、寒顫、嘔吐、腹瀉、腹痛等 | 18~36 小時 |
腸炎弧菌 | 海產、魚貝類 | 發燒、發冷、頭痛、、嘔吐、腹瀉、腹痛 | 12~18 小時 | ||
中間型 | 人吃下被細菌汙染的食物後,這些細菌在腸道內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,造成中毒的現象。 | 仙人掌桿菌 | 米飯、澱粉、香腸、肉類製品 | 嘔吐型:發燒、嘔吐 | 1. 嘔吐型:1~5小時 |
病原性大腸桿菌 | 食品直接或間接被糞便污染 | 1.急性腸炎、赤痢型: 下痢、腹痛、脫水 | 1. 急性腸炎型 :5~48 小時 | ||
毒素型 | 細菌汙染食物後產生大量的毒素,當我們吃下含大量毒素的食物後出現中毒的現象。 | 金黃色葡萄球菌 | 化膿的傷口汙染食品、牛的乳腺發炎汙染乳品 | 嘔吐、噁心、食慾不振、腹痛、腹瀉、下痢、虛脫 | 2~4 小時 |
肉毒桿菌 | 肉罐頭、燻煙食品 | 昏睡、倦怠、食慾不振、眼瞼下垂、吞嚥困難、呼吸無力衰竭 | 12~36 小時 |
預防食物中毒也能超前部署?「5 要原則」一起走
怎麼預防食物中毒呢? 很簡單,只要你遵守「5要原則」,就可以輕鬆搞定食物中毒的偷襲呦!
「5 要原則」一次看
- 要洗手:煮飯前,先洗手,有傷口,包紮先。
- 要新鮮:食材要新鮮,用水要衛生。
- 要生熟食分開:生食熟食要分開,避免使用同一個器具,預防交叉汙染。
- 要徹底加熱完全:加熱食物要撤底,煮熟食物要確實。
- 要注意保存溫度:保存在 7 °C 以下,避免放在室溫太久,容易滋生細菌。
細菌性食品中毒的事件常發生在你我周遭,快來了解細菌是怎麼影響我們的吧!
延伸貼文 #說點食話013 食物中毒菌有多可怕
喜歡這篇文章嗎?歡迎追蹤我們!
每週三、六晚上八點,用最輕鬆舒服的方式在 IG 上獲得食品相關的知識。
參考資料:
2020 CDC Yellow Book, Chapter 2: Preparing International Travelers.